粤派学者讲坛|段吉方教授主讲中文系(珠海)粤派学者讲坛第四讲

Body
2020年12月3日晚7点,在海琴6号A631室,“粤派学者讲坛”第四讲《西方文论话语反思:方法与立场》,由段吉方教授主讲,中文系(珠海)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主持。
在讲座正式开始前,朱崇科教授介绍了中文系(珠海)开设粤派学者讲坛的用意,即邀请在粤工作或祖籍在粤的学者来为我系传经送宝。然后,朱教授隆重介绍了段吉方教授。段吉方教授是国内知名文艺理论研究学者,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。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《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——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》《理论的再生产——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、问题与方法》《“文化唯物主义”与现代美学问题》《审美文化视野与批评重构》等四部。
在讲座正式开始后,为了引入西方文论话语反思这个概念,段教授首先生动地谈到,他经常对学生说,我们学习西方文论话语,不能直接将其套用于文学作品解读,否则只会说明我们对西方文论话语缺乏反思。然后,段教授简要回顾了现代中国对西方文论话语最具反思力的三个时期:“五四”时期、1940年代、1980年代以来。在这三个时期,中国学者对西方文论话语的选择、解读、应用都别具匠心,真正做到了对西方文论话语加以反思。
经过以上精彩的开场白,段教授进入讲座的第一个主要议题,即“当代西方文论反思研究的三次理论高潮”。这三次理论高潮分别是1990年代的“文论失语症”研究,新世纪初的“理论的危机论”,以及2014年以来的“强制阐释论”。随后,段教授进入第二个主要议题“当代西方文论话语反思的方法与路径问题”。他认为,有学者以“言必称西方”来批评那些僵化套用西方学说的做法,但这种批评态度本身包含了对西方学说的固有偏见,从而不能算作是对当代西方文论话语的反思。由此,段教授指出,所谓当代西方文论话语反思,就应该有一种辩证考虑,当代西方文论在哪些方面是优越的,在哪些方面是不合理的,要有一个大致的判断。接下来,段教授提出第三个主要议题“西方”如何作为方法。在段教授看来,“西方”就是要以西方文论作为真正的研究对象,而不是“他者”,而“方法”就是要思考如何将西方文论话语反思的问题视为理论起点,而不只是处于过程之中。最后,段教授引出第四个议题“西方文论反思及其中国经验的建构及其途径”。他展开讲述了四个要点:首先,西方文论的反思不能代替文论具体问题的学理研究;其次,西方文论反思要超越理论的“家族相似”和“神秘主义符指论”;再次,西方文论反思最终要解决西方话语依赖问题。
朱崇科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,他指出段教授的讲座娓娓道来,内容极为丰富,切入方式亦引人入胜。随后的问答环节,师生们踊跃提问,段教授在回答之余,称赞我系同学热爱学习、勤于思考。他风趣地说,由于文论固有的艰深性,有些同学在学过文论之后,恰恰打消了高中以来对文学的强烈兴趣。因此,他认为,为了改进这个尴尬现状,文论教学和研究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;与此同时,学习文论的同学们亦要不畏艰辛、勇往直前。
本次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。
文|叶然 图|谭靖蕾
初审:马峰
审核:朱崇科 陈彪
审定发布:郑华